他为贫困的老奶奶办了双廊白族农民画社,本来只会干农活的老奶奶们被他培养成了办画展的艺术家
发布时间:2018-05-01 16:26:35 浏览: 次
1个人离开故乡,在另外一片土地上居留,
他与这片土地产生的羁绊与情感,
也许可以称之为“原乡”。
故乡是乡愁,充满了离别。
而原乡有气力和光芒,
是精神家园,有归宿感。
双廊,就是沈见华的原乡。
NO.1
2008年,为夫人秋秋的身体健康着想,
沈见华带着妻女离开上海,到农村生活。
在考察了诸多地方以后,决定留在双廊。
临海的半亩地上,建起了1座小院,
取名「白居」,女儿莺莺手写院名,
并在木门边刻了1只蜗牛。
双廊白居
从都市到乡村,生活慢了,
沈见华每天都在博客、朋友圈
更新1家人的生活平常。
夜幕下的双廊,下雨时的苍山。
秋秋生病,邻居用拖车送去医院。
莺莺来到洱海边,进了双廊小学。
秋秋去码头买新鲜的鱼、
用当地的麦面做披萨。
春节,1家人备上糖果,挨家挨户拜年。
中秋,秋秋和莺莺做好月饼,
划船送到各家……
渐渐地,附近村民都知道,
这座房子里有好吃的点心和好喝的咖啡。
沈见华(左1)跟当地的朋友在家里小聚
晚餐后,和家人1起在家门口的森林里漫步
朋友刘晓丹这样评价沈见华的生活:“我觉得他的生活只有两段,1段是离开上海之前的生活,1段是来到双廊以后的生活,所以双廊是很重要的节点。”
NO.2
沈见华在双廊参加村民的葬礼,
看到逝者的照片模糊不清,
想给老人留下1张像样的照片。
回到家,就在临街的铁皮牌上写
“免费为双廊村民拍摄全家福”,
特地在院子的遮阳架上挂了背景布,
每次拍完还要冲印出来搭配相框杭州服装定做公司装好。
也由于这12个字,定龙与沈见华结下了缘。
摄影、画画,沈见华让定龙学会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技能,开启了1个少年不1样的人生。
1990年诞生的定龙,本来在1所中专读书,
退学回了家,学造房子又不高兴。
爷爷赵伯心疼孙子,
来白居想让定龙拜师学摄影。
沈见华很高兴,立即应允:“好呀!让他来。”
当天下午,白居后门就响起了鞭炮声。
定龙的父亲托着摆放了烟酒茶糖的木盘,
母亲抱着1只雄鸡,定龙跟在爷爷身后济南西服定制厂家。
1家人认认真真送上拜师礼,
眼看定龙要下跪,沈见华赶快张罗大家入座。
“白族人拜师是很认真的,
仪式结束后还要请客吃饭,
除师徒两家人,
村里的长者也在现场做见证。”
庄重的仪式后,
定龙成了沈见华来大理收的第1个徒弟。
定龙为文丽妈(王淑和)拍的照片。她曾是村里的赤脚医生,前后接生过2 946个小孩!2012年3月参加农民画社,开始新的尝试。
平日,定龙就在白居待着,沈见华教他看画册、摄影集。上手的第1台机器是松下LX3,定龙自己看说明,尝试不同光线下的白平衡,考验自学的能力。大理灿烂的阳光、丰富的色采加上沈见华的口传心授,定龙工作服网店名学得很快。
从11月拜师到次年2月,
沈见华就在双廊的魁星阁
为定龙办了第1次摄影展。
“有成绩感就能够翻山越岭。
成绩感是必须的,否则老在学就没兴趣了。”
展上卖了4幅作品,其中两幅以每幅1 500元的价格被收藏。
而为老乡拍照这件事,
沈见华也让定龙来操刀和延续了。
NO.3
沈见华到双廊的第2年,
有位79岁的老妇人希望他能帮忙给政府说情,继续申请低保。
沈见华了解情况后,建议教她画画再帮她卖,挣的钱比低保多。
“这是我能帮你的。”沈见华说,
结果她成了第1位随着沈见华学画画的奶奶。
人们都叫她老外婆,今年已84岁。
老外婆初来时,有次画着画着就对定龙说:
“唉,师父是骗我们的。
你看,我画甚么,师父都说好。”
真是把人给逗乐。
《鱼调》小翠妈(李天顺) 2015年12月完成
小翠妈(李天顺)52岁,要出海打渔还要操持家务。她的画作以表现海印的渔家、农家生活为主,风格独特。代表作:《白族家》《海印》
有了老外婆,张军妈、小双娘、光旗奶奶……
也都随着来了,
光是听名字,就会被感动。
沈见华干脆成立了双廊白族农民画社,
让定龙当社长,也让他学画。
《火山锦鸡》 张军妈妈(张培秀) 2015年7月完成
张军妈妈(张培秀)65岁,从未取得识文断字受教育的机会。2011年9月参加画社,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绘画技法,创作的作品全部以表现伙山农家生活和田园风光为主题,广受好评。代表作:《伙山村》系列。
她们手里的画,色采纯度非常高,
这与她们平常生活的感受相干,
心底无染全然显现在画布上。
所以,沈见华不像在上海教学生1样教她们。
他让秋秋在网上订购了99种油画颜料,
各种色彩1组,从冷色到暖色,深深浅浅。
又请木匠做了梯子,把颜料1溜溜地排列起来,随她们取用。
沈见华就在1旁视察她们下意识的配色。
《高原兰花》 光旗奶奶(杨光旗)2015年5月完成
光旗奶奶(杨光旗)73岁,她1世都在操劳家务和养牛,仅能写自己的名字。2012年3月加入画社,学习绘画的方式10分奇特,用剪纸来揣摩动物造型,别具1格。代表作:《奶牛》。
太复杂的造型,就教老奶奶们日影取形。
画格桑花,小双娘拿了1朵花在太阳底下看,
不只有花,还有剪影,也就容易掌控造型。
马、牛、羊1刻不停,
老奶奶们说“太复杂,画不来”。
沈见华又让秋秋从网上买回快干雕塑泥,
1边对着马、牛、羊视察,1边用手捏,
从3维回到2维平面就容易画了。
《佛》老外婆(王秉秀) 2015年完成
老外婆(王秉秀)85岁,老共产党员。早年间曾作为儿童团员为游击队递送情报,建国后接生了几代双廊的新生儿,操劳1生。。她是加入画社的第1位成员,以后的加入者也多受她的带动和号令。代表作:《鸡足山》《百鸟朝凤》《4季花》《老古董》
老奶奶们习惯活在过去,
沈见华就教她们自然倾诉。
“不同于上课,大家住在画室生活在1起,
而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教育。”
随着慕名而来的人愈来愈多,
画社的名望也愈来愈大,
就连游客都会到画社参观。
沈见华决定重新找1处安静的地方,
让老奶奶们继续创作。
《火山白居》 小双娘(赵新莲) 2015年完成
小双娘(赵新莲)小双娘(赵新莲)54岁,有1对双胞胎女儿和1个儿子。2011年8月开始学画,落笔便出手非凡,善于表现大场面,全景式地展现洱海周边的农村生活,是画社中画作最多质量最高的绘画者之1。代表作:《两家办事》《大理3塔》《玉米》
新画室在半山腰,两层的简朴民居,
由建行工作服沈见华亲手设计,两间房用作画室,
另有4间供老奶奶们山上画画时居住。
定龙负责定期接送老奶奶们上山画画。
在他的努力下,双廊白族农民画社在当地举行了屡次展览。
《两棵松树》李自旺 2015年完成
€€2013年,双廊白族农民画社在杭州举行展览,杨丽萍到场支持
在秋秋的联系下,老奶奶们也走出大理,
在北京、杭州、成都、上海分别举行过展览。
许多作品被有心人买走,
老外婆的作品最高卖到了15000元。
“过去,我们多困难啊。
现在多亏沈老师资助我们画画,
生活愈来愈好。”
作为社长,定龙想得更远,他联系了工厂,
用手工套色的方式把老奶奶的画印在丝巾上。
找来砧板让老奶奶们直接在上面手绘,
做成工艺品。
有两种生活特别容易感动人,
1种是艺术家的生活,
1种是像艺术家1样生活。
早起还在农耕捕渔,下午就拿笔安心作画。
老奶奶们的生活常态和愿景产生了改变,
艺术成了她们
起居生活、忙碌奔走中的1部份。
沈见华不但在教授老奶奶们的绘画上
坚持“不教而教”,
对莺莺的教育也是引导,用家风影响孩子。
“言传身教,潜移默化,
只要生活在1起就有极大的影响了。”
今年,沈见华和秋秋得了小儿子度度。莺莺手绘了这幅图,留给度度长大后看。
“中国人文价值的培养是必须的。”所以莺莺小时候每天都要背4书5经、佛经、道德经等。秋秋善于烹饪,莺莺在很小的时候就随着妈妈学习,现在已能独立制作多种中西式糕点。
沈见华说搬来大理8年,
莺莺学会了和自己相处。
城市对莺莺是另外一种真的生活,
两处不存在好与坏,
但会影响出不同的气质和精神。
NO.4
对沈见华而言,
上海那座城市的味道也很迷人。
“但如果1直在上海,
不大可能创作出《羊屎心经》这样的作品。”
冬季工作服发放
他常常在傍晚时,和莺莺去山间小路漫步,有时能遇到羊倌放羊。
山里天气多变,瞬时雨又瞬间晴。
羊蹄在雨后山道的泥泞里留下脚印,
也在1道道泥痕上拉下羊屎,
沈见华觉得这样的细节很成心思,
动了创作的心思,
想用盲文表达《心经》部份内容。
《羊屎心经》,沈见华于2015 年在双廊创作。“这件作品很感动我,情势很有趣,思惟模式也不1样。心经本是正统、优雅的题材,他却用反叛性的思惟来处理和表达。”好友佘文涛看了作品后,感叹:“物资性还非常强,因地取材。”
所有材料全是就地取材,
有朋友开餐馆,帮他买来1只羊4个蹄。
他将纤维泥填满82×82×6厘米大小的空间,
印上1只只羊蹄的形状,
作品里的“羊屎”依照1∶1的大小,
用泥巴全手工捏制。
用1个个黑色的羊屎状小球
“谱写”了1段《心经》的咒语部份。
沈见华对2女儿莺莺的教育是引导式的,并积极鼓励发展兴趣爱好。所以,莺莺去了景德镇学习陶瓷技艺,在哪里完成了雕塑创作《12 只猫》。每只都活灵活现,是莺莺多年视察猫的结果。
沈见华特别不喜欢解释自己的作品,
由于1旦有表达,
就是文学语言而不是作品本身。
曾,有件名为《色即是空》的作品,
挂在家里墙上4年。
榆林做工作服渔民邻居来来常常,看来看去。
直到有1天,他对沈见华说:
“现在,我明白它的意思了。”
沈见华很高兴:“你看,他说的
不是你想表达的意思,而是它的意思。”
这4年,它没白白挂在墙上,
完全做成了自己,
也完成了艺术家创作的最高境地
€€€€ 如其所是。
生活在这里慢了,
但人与人的羁绊却愈来愈深。
这也许就是沈见华、莺莺、
定龙还有画社的老奶奶们,
创作灵感和生活乐趣
源源不断的源泉……
- 下一篇: 从穆夏的世界途经
- 上一篇: 从薛之谦、余文乐等事件,我们来聊聊人设崩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