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茶楼小2到身价349亿,90岁李嘉诚挥别江湖。香港的“超人”时期终结了
发布时间:2018-04-30 22:37:31 浏览: 次
这是司马推送的第690个与众不同的人
2018年的早春,空气中充满了告别的意味。
3月16号,将满90岁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,离任长江和记事业有限公司主席,长子李泽钜接班。
年少失学、丧父,那个普通的潮州少年、曾在茶楼里的跑堂,成为身价349亿美金的世界富豪。敬爱他的人评价他:1年1首富,百年李嘉诚;讨厌他的人则呐喊:别让李嘉诚跑了。
是非功过,恐怕要好久以后,才能有更客观的论定,而李嘉诚的传奇,与香港交织在1起的1全部时期,在3月16日的下午4点半,体面地谢了个幕。
“我已尽力,李泽钜很OK!”
3月16号下午4点半,90岁的李嘉诚在公司事迹发布会上宣布正式退休,顺便针对高房价的问题,给了年轻人1个择偶建议:如果她要有车有楼才肯结婚,那叫她早点找他人吧。
直播间里的弹幕被“大笑”的表情淹没。那个眼神明亮思路清晰的90岁老人,让1场端肃的谢幕,变成了亦庄亦谐的个人魅力秀。
潮汕人有句话:赚钱没人能赚过李嘉诚。香港人把“超人”的美誉加给他,也亲切地叫他李生。
曾到茶楼里跑过堂,当过推销员,却凭着白手起家创办亚洲最具影响力,生意遍及全球52个国家,旗下员工多达30万人的企业团体,身价349亿美金。
他的商业帝国从房地产到石油业,通讯到超市,触及你能想象到的所有领域。如今,这个商海里搏击了半个世纪的老人,在晴好的夕阳里笑着鞠了躬。
香港城的夜幕渐渐深沉。李家的城,终究换了寨主,而城头旗号不改,灯火明灭,他始终是那个幕后的掌控者。
李嘉诚:江湖,再见!
1928年7月29日,
李嘉诚诞生于广东潮州的1个书香门第,
他的父亲是教书先生,
本来日子还过得去,
但自从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以后,
当时年仅10岁的少年,
就必须面对摆在他眼前的3大现实:
战乱、忧患和贫困。
回想起小时候,
李嘉诚用了4个字概括:没有童年。
“我记得1938年,我刚刚读初中,日军的飞机就轰炸潮州,1年后我们1家就来了香港避难。”
1943年战争情势有所和缓以后,母亲和3个弟妹回到了潮州老家,作为家中的长子,15岁的李嘉诚则是和父亲留在了香港讨生活。
可是不久后父亲由于身体不好,得了肺结核,在当时等于得了绝症。
在那个年代讨生活很不容易,环境也很苦
为了给病重的父亲寻觅治病的方子,李嘉诚每天都会去旧书店,翻阅有关治疗肺结核的医书,但是,父亲的身体仍然日渐消瘦了下去。
在过世前1天,父亲用干瘦的手轻轻抚摸儿子的前额,好1阵子才说了1句话:”阿诚,爸对不起你了,把这个家就交给你了......不管甚么时候你要记住,作学问才是正理啊。”
年少的李嘉诚知道,临终前的父亲希望他能成才,也放不下这1大家子。为了让父亲安心,少年李嘉诚很有自信地安慰道:“爸爸,我们1家1定会过得好。”
安葬完父亲后,他很快就挑起1家人的重任,
少年不想孤负父亲。
可105岁的孩子能做甚么呢?
当时李嘉诚的第1份工作是到春茗茶楼当跑堂,
后去钟表店当过学徒,
到5金厂当过推销员,塑胶厂当过业务员.....
“当初跟爸爸说得那般肯定,
我必须加倍努力才有前程,
不管工作低微都要尽力做好。”
成长在书香门第的他时时牢记着父亲临终的嘱托和自己的许诺,除用心做事,还不忘求学问:
“他人说求学,我则是抢,抢学问。没钱买书便去买旧书,买老师教高中生的教本,只要有1本辞海和老师的教本,我即可以自修。”
由于聪明好学,20岁李嘉诚就被提升为塑胶厂的总经理。
青年李嘉诚
胸怀远大的李嘉诚不愿意1辈子替人打工,
1950年,他用节衣缩食攒下的5万块港币,
在香港西环筲箕湾创建属于自己的塑胶厂,
取名长江,寓意“长江不择细流,故能浩荡万里”。
长江塑胶厂原址
“做人和做生意1样,有高潮,有低谷,身处逆境时你要学会如何应付。”说起李嘉诚的秘诀,莫过于1个“诚”字。
创业的最初几年李嘉诚总是碰壁,由于当时只重视产量疏忽了质量,结果生意1直没甚么起色,乃至1度堕入危机。
直到他深入反思,狠抓质量,工厂才渐渐出现转机,不过要说真正意义上成功的是那1回......
1955年,他准备付运1批塑胶玩具,定货的贸易公司却在最后1刻突然要求取消定单。
依照合同可以要求赔偿,李嘉诚却真诚地和对方说:
“这些货物不愁客人,损失就不用赔了,以后如果机会我们可建立更好的关系。”
后来他都忘记了这件事,不久后李嘉诚开始做塑胶花,突然有个美国人找过来,1口气下了6个月的定单,特别爽快。
原来,这个美国人恰好跟之前取消定单的公司负责人认识,他是那人介绍来的,李嘉诚由此知道:“1件看来是吃亏的事,常常变成有益,以诚待人,路会越走越宽。”
接下这个大单以后,
李嘉诚的长江厂迅速打开知名度,
特别是塑胶花生意越做越大,
为他带来数千万港元的盈利,
1时间,长江跃而成为
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,
而李嘉诚同样成了名噪1时的“塑胶花大王”。
小有成绩的李嘉诚并没有被冲昏头脑,他深知居安思危的道理,没有甚么生意是能够1成不变的,而要时时走在他人的前头,就得时时更新知识,注意周遭环境产生的变化。
他很快注意到战后香港人口不断增加,从战时的610万,到710年代的4百万,由于地少人多,大大地刺激了房地产的发展。
很有远见的李嘉诚就用过剩的资金买了很多地产,1下赚得盆钵金满,看着香港工业日渐萧条,房地产行业却如日中天,他果决地做了个决定:放弃工业,转而投资地产。
李嘉诚策划发展的第1项物业──长江工业大厦
投身地产行业以后,不忘当初对父亲许诺,立志出人头地做1番事业的李嘉诚,为自己设立的首个目标就是:超过置地。
置地是英资企业,当时实力远超所有地产公司,要超出它根本是不可能的事,当时40多岁的的李嘉诚,目标明确又很有远见,精力充分得就像1个披荆斩棘的战士,他总是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。
1972年,他将公司挂牌上市。1977年,长江便获得中环地铁上盖的发展权,超过了置地。1979年,李嘉诚宣布从汇丰银行买入英资第2大洋行€€€€和记黄埔,获得控制权,打破了自开埠以来,英资团体1直操纵香港经济居于主导地位的局面。
由于李嘉诚,香港经济迎来新的1页。
曾有香港电台采访李嘉诚:“李先生,你今天的成功与运气有多大关系?”他说:
“我不能否认时势造英雄,但坦白1点说,我创业早期几近百分之百不靠运气,而是靠辛苦工作赚钱,投入地工作很重要。”
直到现在,李嘉诚依然相信,1分耕耘1分收获。
不管晚上他什么时候睡觉,每天早上5点5109分闹钟响起,他1定会雷打不动地起床,伴随着电台的新闻报告,1天开始了。
1踏进办公室,就有人拿着文件等他签字,刚坐定就得随时做好接听工作电话的准备,还得马不停蹄地忙着去视察项目......全天下来,忙繁忙碌,不容许有片刻的懈怠。
很多时候深夜还在接听电话:“有时几部电话1同响起,两边你都要照顾到,我也习惯了这类节奏,也明白身处这个职位便有这类负担。”
但不管多忙,从创业至今李嘉诚1直保持着两个习惯:
1呢,睡觉之前1定要看书,非专业书籍他会抓重点看,如果跟公司的专业有关,就算再难他也会把它看完;
2呢,晚餐以后,1定要看几10分钟的英文电视,不但看,还要随着大声说,由于“怕落伍”。
由于时时不忘更新知识,他的远见也是超越常人许多。
1982年,中英两国谈判的时候,是香港股市和物业市场低落的时候,大量物业被低价兜售,越是这个时候,眼光锋利的李嘉诚越是大刀阔斧地投资。
李嘉诚回想说:
“我记得只用了1两亿元,便买到第6号货柜码头的4个泊位,后来的第7号码头却要410多亿元才投得。”
也正是当时速战速决,如今李嘉诚旗下的HIT公司才成为世界领先的国际货柜码头投资公司,地位不可撼动,同时也为他开跨国公司打下了基础。
为李嘉诚工作了10年的外国人马世民评价李嘉诚:他总是速战速决,他的成功离不开连串的好交易
当公司发展愈来愈快以后,香港已撑不下李嘉诚的野心,他开始把眼光瞄向了海外。
1986年,李嘉诚投资3104亿元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;1991年李嘉诚邮政外勤工作服开始进军英国货柜码头业,3年后,他全资具有当地第1货柜港菲利斯杜;1998年初,他再收购英国两个港口,重点发展港口跨国业务......
他马不停蹄地在海外扩大,很难想象吧,弹丸之地的香港竟然正操纵着全球最大的货柜吞吐量,当时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率到达11%,由于这些成果非凡的投资,老外也对他刮目相看,欣赏有加:“欧洲很多个国家,包括德国,荷兰都很欢迎我们前往投资。”
李嘉诚作为英国某市最大雇主出席所投资通讯公司的开幕仪式
李嘉诚回想说,加拿大赫斯基是他第1次进行大范围海外投资,其实最初回报其实不理想,反而令公司负债急升,但他反而动用3105亿元全盘收购赫斯基,掌握管理权。
他人很难理解这样的行动,李嘉诚却说:“在世界市场剧烈的竞争当中,付出多1点,就赢很多1点。”
这样的魄力和雄心勃勃,让李嘉诚的海外投资很快扩大至世界2104个国家,旗下具有4间上市公司,6万名员工,除港口业务外,还触及通讯、酒店、零售.....
在海外的投资非常成功,李嘉诚斗志昂扬地走在国外的林荫道上
越是香港经济低迷,他越是大张旗鼓地展开投资:“由于我总是提早做好准备,所以好的时候不会看得太好,坏的时候也不至于看得太差。”(就是这么霸气~)
从房地产到港口码头,国内到海外,终究李嘉诚总是能取得想要的成功,正由于商业眼光稳、准、狠,他还在江湖上得了个名号:李超人。
而回想起大肆海外投资的初衷,他这样说:“我常常想,中国这么多年来,大多数朝东南亚发展,较少到西方国家首创事业,但我深信我们的事业可以扩大到全球,如果我没有1个大理想,公司永久不会发展到后来的范围。”
1988年,李嘉诚开始跻身世界富豪的行列;1991年,李嘉诚的长实团体具有资产已达1200亿港元;1999年,李嘉诚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亚洲首富,尔后连续15年稳居华人首富的宝座。根据2018福布斯排名,李嘉诚以354美金的资产位居世界富豪榜第24位。
李嘉诚成了亚洲最富有的人,不过当财富越积累越多以后,他却常常问自己:人生是不是有钱便会快乐?
最初他会觉得很迷惘,后来终究想通了,觉得“多赚钱没甚么不好,但1有机会便用钱,这样赚钱才成心义。”
早在1980年,李嘉诚就成立基金会,主要针对教育和医疗领域做出捐助。
1方面由于父亲是因病去世的,他更想尽力帮助那些贫病之人;另外一方面由于战乱,李嘉诚很早就停学了,深知没有书读的无奈,同时也为了慰藉儿时失学的痛苦。
决心做慈善以后,他第1件事就是回到故乡潮州,建了1所汕头大学,设立医学院,童年的梦想终究成真。
最雷厉盛行的慈善记录是,他曾在两个月内造访国内外3个地方,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,北京大学,剑桥大学......只为捐助两亿港元给他们作为教育和医疗用处。
截止今年,李嘉诚基金会捐款已超过200亿港元,其中超过80%用于支持大中华地区的项目,而他创办的中国唯1私人资助的公立大学汕头大学是核心项目,至今支持款已超过100亿港元。
李嘉诚说,“当你想起人生只是短短的旅程,便希望趁着有能力做事的时候,尽可能在世上播下好的种子,这是值得的。”
但你也许不会想到,做慈善1掷千金的华人首富,两元硬币掉到地上了却还要捡起来。
某天凌晨,往袋里拿钥匙时,1枚两元硬币滚到了车底下,车1开动就会滚进阴暗的沟渠,因而他蹲下来想去捡,有人见状前来帮忙,李嘉诚收回两元钱,取出1百元给对方。有人问你为何要这样做?他说:
“要是我不拾起来这两元,这两元便极可能在世界上消失了,但是拾起来以后,给了帮助拾起来的人1百元,这些钱都是不会消失的。总而言之,钱可以用,但不可以浪费。”
这样的华人首富,真的是很可爱。
私下里李嘉诚也是非常平易近人,虽贵为富豪却从不摆架子,深受年轻人的喜欢,记得当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博士学位的时候,很多大学生抢着跟他拍照:
“我是1介商人,能让大学生喜欢和我1起拍照,我感到很光荣。”
回望李嘉诚的1生,他从茶社的跑堂小2跻身世界富豪行列,按理说没甚么好奋斗的了,但即便到了90岁高龄,他仍然精力充分地面对工作。
“名成利就,功成身退”这4个字,对李超人来说仿佛有点难,也有人问,“李先生,你既然已是世界富豪了,为何还这么努力工作?”
他说,“第1,这是1种挑战,第2,我是上市公司的最高负责人,得对股东负责,第3,当你想做1些对人生成心义的事,有钱随时可以做到,如果等到想用钱的时候才去赚钱,会很困难。
赚了1辈子钱,求名求利的他,心底里却不那末喜欢暴光在公众视野。
他经营的长江团体曾是海外和内地投资最多的香港公司,作为团体的老大,李嘉诚和很多政界领袖都关系不错,还被认为是“国际舞台上接触面最广泛的香港商人。”
但他却公然说过:“我已够树大招风,现在甚么事,不管孰真孰假,传媒都会写我的名字上去,杂志把我登在封面上来增加销量。这对我来讲,很辛苦,是1种压力。”
对这位首富来讲,最令他放松的时刻是跟家人1起出外度假,“我在香港吃雪糕会胃痛,但是你不会相信,我外出游玩时吃雪糕却不会胃痛,由于生活不紧张了,当我穿着燕服,便鞋就能够随处逛公园,又没有人认识我,那种感觉很开心。”
1生志在千里,也知光阴似箭。今年3月16日,这个繁忙了1辈子的90岁老人正式宣布退休:“我已尽了我的力,自从我公司第1次上市到现在,46年来我自己没有拿过薪水,退休后我每一年只拿5000元(港币)。”
他终究能歇1歇,拿着普通人的退休工资,正式回归到普通人的平常里了。
不过,虽然已宣布退休,李嘉诚对记者们说,自己还会回办公室工作,继续担负高级顾问的位置。
“只要有1天能做事,我就会尽可能做好事情,做应当做的事情。”
今年行将迎来 90 岁生日的李嘉诚,看上去仍然年轻,具有健康的体格,乐观的心态。李嘉诚谢幕,宣布香港“超人”时期终结。司马想,我们唯1能给叱咤江湖的老爷子送上的,就是敬意。
本文图片源自纪录片《李嘉诚传》
部份图片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